憑借三季度凈利潤42.42億元的成績,國航順利實現前三季度盈利,打響了扭虧為盈的第一槍。10月26日晚,中國國航發布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前三季度國航凈利潤為7.91億元。提及扭虧原因,國航表示,一方面是三季度加大運力投入,另一方面有客座率和價格水平雙升的加持。根據中國航協數據,三季度以來客運收益水平提升明顯,單月平均客運收入超610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26%,航空公司經營效益大幅改善。不過,由于四季度為行業傳統淡季,前三季度7.91億元的凈利潤也給四季度帶來較大壓力,總體來說,國航全年累計盈利難度仍然不小。
相比于前兩季度,國航在三季度的業績十分突出。財報顯示,國航三季度營業收入458.64億元,同比去年增長152.8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2.42億元,同比扭虧為盈。不僅單季度實現盈利,前三季度的凈利潤為7.91億元,也實現了扭虧。
自2020年一季度以來,國航的業績始終虧損,此番也讓國航打響了扭虧為盈的第一槍。
事實上,不少國內航空公司在三季度中實現了盈利。
日前,中國航空運輸協會(以下簡稱“中國航協”)召開三季度理事單位信息溝通會,中國航協在會上通報,三季度以來客運收益水平明顯提升,航空公司經營效益大幅改善。
從中國航協披露的具體數據來看,7月航空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9.6%,航油價格同比下降38.4%,疊加匯兌收益,航空公司實現盈利183.3億元,有25家航空公司盈利;8月實現連續盈利,利潤為95.7億元,23家航空公司盈利。9月隨著暑運旺季結束,航空運輸恢復有所回落,加上油價上漲,11家航空公司實現盈利。1-9月航空公司累計實現盈利96.4億元,同比減虧增盈1371.2億元,14家航空公司累計實現盈利。
暑期運力、價格雙升
在財報中,國航表示,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是三季度公司加大運力投入,同時在客座率和價格水平雙升的帶動下,營業收入大幅提升,大幅減虧增利。
三季度的業績扭轉與暑期傳統出行高峰有密切關系。中國航協指出,今年暑運國內航空市場旺盛的主要原因在于前期受抑制的出行需求集中釋放,疊加部分國際出行需求轉至國內,高溫天氣頻發導致的避暑出行需求激增等。
從中國航協披露的數據來看,三季度客運航班量與二季度相比有所上升,客運航班總量超過疫情前水平,比2019年同期增長9.7%。旅客運輸量迭創新高,三季度旅客運輸總量達到1.8億人次,比2019年同期提升2.6個百分點。三季度整體客座率為80.4%,環比二季度提升了5.4%。
此外,中國航協數據還指出,三季度以來客運收益水平明顯提升,7-9月座公里收入同比分別增長22.7%、21.4%和4.9%。三季度單月平均客運收入超過610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26%。
而國航公布的7-9月運營數據顯示,在7-8月暑期中,客運運力投入與旅客周轉量環比均有明顯上升,其中國際客運運力投入和旅客周轉量增幅最大。在客座率方面,7月平均客座率為75.4%,同比上升9.2個百分點,環比上升2.7個百分點;8月平均客座率為76.6%,同比上升9.5個百分點,環比上升1.2個百分點。
全年累計扭虧難度較大
作為三大航中第一家發布三季度財報的航司,國航全年是否能夠扭虧也是行業接下來的關注重點。
據了解,四季度為中國民航客運市場的傳統淡季,與暑期的火熱相比仍有差距,這也能從9月的運營數據中窺見端倪。根據國航公告,9月客運運力投入環比下降11.9%,旅客周轉量環比下降14.7%,平均客座率為74.2%,環比下降2.4個百分點。
不過,為了應對淡季,國航也做出了相應的布局。在機票促銷方面,國航推出了儲值優惠、成都和上海航線專場、學生專區、雙城次卡等多個促銷活動,以提升客座率和航班收益。同時,秋冬也是老年客群錯峰出游的時段,國航也于近期推出2023版敬老權益卡。
在航線和航班調整上,國航也在持續發力。10月29日起,民航業將進入冬春季航季,有媒體報道,國航西南分公司將持續增投運力,發揮客運規模效應,拓展國際航班運營規模,加密國內重點城市航線航班頻次,陸續新開成都-鄂爾多斯-呼和浩特、成都-鄭州-延吉、成都-保山等新航線。此外,在國際航線方面,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北京-舊金山直飛航線11月1日即將復航,每周三、六兩個往返航班。
中國航協預計,今年四季度的旅客運輸量將比2019年同期略有增長,國際客運市場受地緣政治、航權限制和部分境外機場保障資源不足等因素影響,仍面臨諸多挑戰。
在民航業內人士林智杰看來,盡管國航三季度實現盈利,但前三季度凈利潤7.91億元,對于四季度來說壓力仍比較大?!翱傮w來說全年盈利難度很大,大概率還會是虧損?!?/p>
(原題:《前三季度凈利近8億元 中國國航打響扭虧第一槍》)
轉載請注明:品橙旅游 » 前三季度凈利近8億元 中國國航打響扭虧第一槍